專題文章

生活小智慧~冷氣篇

3447
次閱讀

 

台灣自今年6月起,開始採用新版夏季電費公式,這意味著一般家庭需繳納的電費支出將增加一成。對於這則消息,想必大家都嚴陣以待,開始控管家中頗為耗電的冷氣吧。外出買飯時必定關掉冷氣,風量設定到最弱,然而這些看似省電的作法,其實反而更耗電!將屏除您以往對冷氣的錯誤觀念。

觀念一:外出關掉冷氣較省電?錯!續開上調1度更省電

當要短暫外出時,為了省電,大多數的人都會切掉冷氣,等回家後再重新啟動。這其實是一大錯誤觀念。

冷氣在開始運作時,需要500W~1000W的耗功率,而等室溫與冷氣設定溫度一致時,又需耗費100W左右。因此若只是短暫外出10分鐘,最好繼續保持冷氣運作,會比較省電。若想要更省電的話,建議外出時可以把設定溫度上調1度。

觀念二:溫度調越低越涼?錯!風量調強+電風扇,室溫更涼爽

氣溫並非人體感知冷熱的唯一條件,濕度、氣流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,因此一味地降低室溫,並不能完全感到舒爽。人體在吹風時,體感溫度約會下降2度左右。因此,與其拘泥於冷氣溫度,不如把冷氣風量調強,讓肌膚感受到冷風,有效降低體感溫度。此外,由於冷空氣下降的原理,所以可以搭配電風扇一起,提升冷氣的循環。

觀念三:微風模式更省電?錯!自動模式才是最佳首選

吹冷氣時,調微風模式其實也是耗電的行為。這是因為冷氣在啟動後到室內涼爽時,此過程是最為耗電的,而待室溫與設定溫度相同後,耗電量則會慢慢降低。因此若調成微風模式的話,在距離室內涼爽之前,需要耗費大量時間、電力。而自動模式則會依照房間狀況,選擇最為適當的風量及風向,等房間涼爽之後,會一邊控制耗電量,保持設定溫度。

觀念四:冷氣模式才能保持室內乾燥?錯!除濕模式才是乾燥大師

當室內溼度越高時,體感溫度也會更高,雖然冷氣模式也具有除濕功能,但除濕效果還是比乾燥模式來得差,且冷氣模式也會同時讓溫度下降,耗費多餘的電力,反之乾燥模式則盡量維持溫度一致,同時發揮優良的除濕功能。

最後也特別提到冷氣的最佳溫度。室內外的溫差最好在5~6度之間。例如室外氣溫32度,則冷氣溫度則要調整為26~28度。人體能夠適應與外界相差5~6度的溫差,若差距過大,則會造成身體偌大負擔,因此要注意。